0

网站首页
  1. 黔南州第十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首页
  2. 旅发会动态
  3. 文章浏览

处处皆美景 徐徐入画来——看长顺县如何以“顺文化”探路全域全景旅游

作者:姜来 冯小东 陈荣 时间:2018/5/24 10:49:04 来源:黔南日报

  进入福地长顺,游人在青砖黛瓦中,体味着乡村小镇的优雅;在青山绿水间,呼吸着自然清新的气息;在绿色田野中,抒发着怀旧胸臆;在农家小院里,收获闲情逸致。家园与景区的交融交织,让喜迎宾客的百姓,脸上挂满笑意。

  以“金竹夜郎·吉祥长顺”为主题的长顺县,自然与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在这里,有千年夜郎文明古遗迹,有明代建文皇帝遁迹之所、佛教文化圣地白云山,有历经600年沧桑仍保持原汁原味的大明屯堡遗风,有4700多年与华夏文明同岁的中华银杏王,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杜鹃湖,有神奇的间歇泉潮井,有清代原貌的广顺老州署和但家花园……

  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让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与百姓家园的建设相得益彰?如何让它与人民幸福指数提高的关联更加紧密?如何让它焕发出持续的活力?

  在长顺,我们看到了贵州全域旅游的一个生动样本。

  长顺

  着眼乡村  打造休闲旅游基地新名片

  长顺山地风貌独特,生态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5.7℃左右,为当地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白天乘船钓鱼,夜晚啤酒烧烤,我是年前才开的张,现在生意就已经有了起色。”长顺石板村凤凰坝景区的农家乐老板唐富燕告诉记者,几年前,她随出嫁的姐姐从遵义到长顺来发展,经过长期的选址,最终放弃在县城开的饭店,选择在凤凰坝办起了农家乐。每到周末,贵阳、安顺等地的游客自驾而来,景区总是人满为患,生意也火爆的不行。

  凤凰坝原名“母鸡坝”,曾是一片落后的河塘。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开发下,昔日的“母鸡”终成“凤凰”,一个以长顺夜郎文化、长顺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为依托,集民族文化、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四季采摘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应运而生。

  “十三五”期间,长顺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区三基地”的发展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建成“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着眼发展乡村旅游业,着力打造小康业、路、水、电、讯、房、绿、寨“八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新建、改造、提升了一批村庄,绘就了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精致画卷。

  如今,长顺石板村凤凰坝新型农村综合体规划以其“传承民俗文化、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社区和旅游服务水平、农民创收致富发展和引领辐射带动”六大功能定位,已建成精品果园1200亩,其中长顺高钙苹果1000亩、紫王葡萄300亩,长顺绿壳蛋鸡生态林下散养5000余羽。是一个集休闲、采摘、垂钓、品农家为一体的新型综合体,摘在果园、住在农家,同时可以享受果园林间自行车骑行的愉悦。

  依托资源  做强“顺文化”全域旅游

  长顺乃吉祥兴顺之地,“山顺、水顺、人顺、家顺”成为了长顺发展旅游的最好“底色”。山,让长顺更为厚重,水,让长顺更有了灵性。

  明代建文皇帝(朱允文)遁迹之所,贵州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白云山座落于此,明代徐霞客曾亲笔万言“白云山游记”。在长顺15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中华文明同岁的“中华银杏树王”傲然挺立,一枝一叶经千年风霜,一花一果沐阴晴万场,被誉为“生命的艺雕”。绵延8公里的神泉谷景区里,神奇的潮井藏于其中,潮水来时清澈泉水汨汨而涌,间歇涨落不因时节而变,终年不息,寓意吉祥。

  长顺自古以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自晋至清,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百余人。在这片土地上,历代长顺人勤劳耕作,留下了神秘的夜郎文化、屯堡文化,令人赞叹称奇。始建于公元1666年的广顺州署于2016年恢复重建后,如今占地2000平方米,碧瓦飞甍,再现了当年的繁华。广顺州署文化园里,印象馆、乡愁馆为游客探寻历史和追溯乡愁的好去处,生联红色标语纪念馆内,长征途中的红军标语在岁月变迁中依旧清晰,为当地红色旅游提供了载体,更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长征精神”的特殊课堂。

  高山峥峥、流水淙淙,一座座美丽村寨或居于高山之巅、或隐于山坳之中、或坐落于溪水之畔。在中院布依村寨,你会看到田园堆叠、阡陌交错,鸡鸣桑树颠的生动情景,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浓浓乡愁。

  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模式,长顺积极承办各类大型活动,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举办“六月六”等少数民族山歌节、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暨百名画家现场笔会、民族民间刺绣记忆大赛、潮井地质生态文化论坛,大大增强了长顺的文化品牌。

  近年来,长顺县将“顺”文化作为长顺旅游核心卖点,旅游主题形象和旅游文化的灵魂,通过三年的努力,塑造“金竹夜郎、吉祥长顺”的旅游主题形象,打响“长顺旅游、长来长顺”、“长顺旅游把顺带回家”等旅游口号,打造“顺”文化旅游品牌,成为了贵州旅游新亮点。将“顺”文化融入到旅游形象、旅游景区、旅游标识、旅游要素、旅游服务、城乡景观等各方面环节,挖掘顺文化的旅游内涵,构建长顺顺文化旅游体系,使“顺”文化在长顺可体验、可消费、可带走,将长顺打造成为贵州省的“顺心”旅游地。

  完善配套  激活旅游业态一池春水

  “所有的景区景点从贵安新区出发只需30分钟,从贵阳出发只需50分钟,各景区景点如珍珠串联,每一‘颗’都能让大家停留,连成画卷,更让大家流连忘返。”长顺县文化与旅游局工作人员刘元元介绍,长顺县立足“融贵阳·融贵安”的区位优势,打造“大交通”,为旅游“井喷”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长顺县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改造升级了10余条国省道、县乡道。与此同时,惠兴高速、花安高速建成通车,都香高速如期启动,打通了长顺外连的“大动脉”,省道、县道、乡道、组道“道道畅通”,形成了“贵阳—长顺—贵安—贵阳”的1小时环线,交通的改变,让长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不仅仅是交通,公共配套的完善更是为旅游提质扩容奠定了基础。为了不断做强做大长顺旅游产业链,为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长顺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据了解,为了迎接全州第十二届旅发大会在长顺召开,同时将长顺打造成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全县围绕改善公共服务配套,以星级酒店的标准建设了5家旅游接待酒店,并对全县的原有酒店、宾馆进行升级改造。此外,先后建成了生态体育公园、天灯坡公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康养综合体、玉带河公园等一批基础配套服务项目,开通县城、广顺等中心城镇通往各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直通车”和旅游观光巴士,加快改造提升以步道、行车道、观光车等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全方位地提高了长顺县旅游接待能力。

  盯紧脱贫  从生态美向百姓富转变

  2017年以来,长顺县紧紧围绕筹办州十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中心工作,以此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了长顺县旅游业稳步发展。在掀起了一轮“顺游”热潮后,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扶贫的强劲造血功能与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乡村旅游业正在成为长顺县脱贫攻坚答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按照“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的思路,切实细化旅游扶贫“九大工程”子方案。长顺县通过项目建设、产业融合、行业管理培训等措施,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7年,长顺县旅游总收入39.38亿元,同比增速44.3%,接待总人数477.33万人次,其中外省游客达138,05万次,同比增速54.1%。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共计带动贫困人口2925人,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长顺,不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她正集蓄力量撕下贫困“标签”,贴上旅游的靓丽“名片”。一个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互联互通天地宽的长顺,一个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有山有水有乡愁的长顺,一个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强一壮二连三的长顺,一个“春看杜鹃、夏观潮井、秋摘鲜果、冬品银杏”的长顺,正在向人们迎面走来。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冯小东、长顺县委宣传部、长顺县旅游局提供)

特产美食

民风民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