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1. 黔南州第十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首页
  2. 大会动态
  3. 文章浏览

凝聚力量话发展 文明之花开满城——再看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

作者:蒙帮婉 时间:2020/9/3 11:21:17 来源:云黔南网

2018年8月,龙里县被明确为全国第一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以来,龙里县共建成1个文明实践中心、7个文明实践所、79个文明实践站、271个文明实践点,实名注册志愿者36537人,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820支,服务时长突破100万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花开遍了全城,走进龙里,处处能感受到文明的成效。

群众参加山歌比赛

山歌为媒   新思想飞入百姓家

近日,龙里县湾滩河镇以山歌为媒,举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伴飞新思想“萤火虫好声音”活动,四邻八寨群众踊跃参加。

“党的好声音在我们传统布依山寨唱响,群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大家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湾滩河镇园区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国说,当地山歌伴飞新思想志愿者结合实际,利用山歌的形式传播党的好声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群众行动建设美丽家园更积极了。

引吭高歌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责任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自2018年龙里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湾滩河镇园区村探索出了毛栗寨“党员+寨老+能人+群众”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毛栗寨自管委带领当地群众美化家园、发展产业、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初见成效。截至目前,毛栗寨“山歌伴飞新思想”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者26名,编排各类时政山歌50余首。

为将毛栗寨“党员+寨老+能人+群众”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更好推广,湾滩河镇开展“二唱山歌树新风、三唱山歌聚合力、四唱山歌强文化、五唱山歌感党恩”主题活动,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抓实理论宣讲,积极引导、教育群众成为建设家乡、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的志愿者。湾滩河镇主题活动是龙里县山歌伴飞新思想宣传新理论举措之一。

“阿依阿朵”志愿服务队演唱山歌《男女老少建家园》

今年以来,龙里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以唱响一首感恩歌为主题,创设了“山歌伴飞新思想”文明实践项目。以“民族化宣讲融入民族习惯、文艺化宣讲融入文艺活动、生活化宣讲融入生活场景、时代化宣讲融入时代脉搏”的“四化四融入”理论宣讲方式,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的各项惠农政策、近年来群众生产生活、农村发展变化创作成山歌等文艺文化作品2400多个,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体会得到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

学评比赶   共建和谐美丽家园

炎热的夏天正在慢慢离去,龙里县冠山街道的村寨里大比武的热情却未曾褪去。

走进龙里县冠山街道三合社区永安平寨,坝子里热闹非凡。寨子广场上,村民们你拌灰浆、我抬砂石,团结协作,硬化文化广场贡献力量。“我们准备把这荒了的小山改造成一个小公园,供大家休闲娱乐。”三合社区党员罗达飞说,为了把家园建设得更好,大家都热情高涨。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比武以来,群众建设家园的热情在冠山街道各村寨传播。冠山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组建家乡美志愿服务队,将参与建设的村寨村民纳入志愿服务队,按照“自商、自筹、自建、自管”的模式,形成了户户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广大群众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比武”。截至目前,冠山街道已有82个村寨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比武”,群众自愿集资250余万元,投工4万余个,政府奖补200余万元。

“莫幺公”老年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劝导

为开展文明实践“大比武”,龙里县以网格为单位,招募2800余名“萤火虫”志愿者,广泛收集群众需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引导群众自商、自筹、自建、自管。目前,全县788个自然寨已经有623个先后开展了2轮以上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共10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群众累计自行筹集资金1560万余元,投工投劳22万个,政府奖补资金1733.11万元,建设工程量折资6892.42万元,推动形成群众议事新方式、资金来源新渠道、村寨发展新动力、管理服务新机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致富   小菌子催生大产业

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野生菌远近闻名,素有“黔中第一菌”美称。近年来,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围绕三业抓文明,榜样引领新实践”,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培育致富带头人、挖掘红色旅游基地、发展长效产业链,将从前零散销售的野生菌个体交易发展为观音村民长效致富产业。

农户销售野生菌

为规范野生菌常态发展,激发市场活力,观音村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建强组织运转。成立“野生菌志愿服务队”,为商户提供免费志愿服务,监督管理野生菌市场,为消费群众宣传野生菌识别技巧、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确保食品安全。

谷脚镇以野生菌为观音村长效产业链,构建利益联结体系。在村头临近交通要道的路口建立野生菌市场,方便过往游客购买野生菌,并以乡村振兴发展为契机,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观光景点,支持村民开办以食用野生菌为特色的农家乐,构建利益联结体系实现长效增收。目前,观音村野生菌80个摊位、28个门面,开办12家农家乐,年交易额达3000万元,野生菌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香饽饽”。

龙里县网格包保部门工作人员在小区接待“点单”群众

今年以来,龙里县组建在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凝聚群众力量,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基层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围绕群众有什么集体需求,就组建什么样的志愿服务队,着力打造在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组织,广泛凝聚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截至目前,全县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达820支,服务时长突破100万小时,带动农村10万余党员群众志愿者直接参与志愿服务。(本版图片由龙里县委宣传部提供)

特产美食

民风民俗

旅游路线

往届报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