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梨大作用 “开出”致富新良方——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龙角村脱贫记
来源:黔南热线 作者:李辞 潘秀远 日期:2017/8/18 8:32:05
沿着龙角村石旺古寨的组道前行2千米,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金黄的刺梨,这里的刺梨长势良好,一个个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让人垂帘欲滴。
“锄草一天有60元的收入,摘果一天有120元的收入,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可增加不少。”远处的刺梨坡上传来阵阵笑声,龙角村的几位贫困户正一边干活一边愉快地谈论着他们的收入。
“现在,农户们正在锄最后一道草,20天之后就可摘果了。这片刺梨树种植至今才3年,目前长势喜人,种植、管理都很容易,且有公司稳定回收,比传统农业强多了,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径。”龙角村支书潘茂高高兴地介绍说。
支部书记带发展 农户吃下定心丸
当问起这片刺梨的来源,我们跟着潘茂高的思绪,回到了2014年。一次偶然机会,龙角村支书潘茂高认识了一位在瓷安县发展刺梨种植商,经沟通发现刺梨能加工成中药材、药酒、制果汁养身产品等,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且种植成本低,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龙角村气候、土壤较适宜种植,这不禁让潘茂高心头一喜,看到了本村脱贫的希望。经过多次到瓷安参观学习后,让潘茂高更加坚定了种植刺梨的信心,为打消贫苦户顾虑,潘茂高率先拿出自家的5亩地做种植示范。
一年后,刺梨果成熟,按照每亩种植100株,每株30斤,每斤2元收购价计算,5亩刺梨年收入3万元。看到收益,让持观望态度的贫困户吃下了定心丸,短短时间内,125户农户,其中73户贫困户参与到刺梨种植的队伍中来。看着农户们热情高涨,村两委紧接着成立了刺梨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公司+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刺梨种植形成产业在全村进行推广,让更多农户尝到刺梨的“甜头”。
种植刺梨收益好 农户心里乐开花
“潘茂高支书真是有眼光,选择种刺梨这产业,很适合我们村村情,让我们在产前、产中、产后都有劳务收入,比种玉米划算多了。”正在地里锄草的农户高兴地说着。
为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2015年,村两委引进外商在龙角村石旺片建成一个500亩的刺梨基地,通过基地示范种植,带动更多农户种植刺梨。2016年,种植规模已达到350亩,初产期时每亩可产1250斤,毛收入2500元。2017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农户们又相继在龙角村石望、板良、阳乐等地种植刺梨,目前,全村共种植刺梨500余亩,已有200亩进入盛果期,预计总产量60万斤,年收入近120余万元。
小小刺梨要“出嫁” 支部外出找“婆家”
为扩展刺梨的销路,今年8月,村两委与第一书记潘秀远带着部分党员代表和种植大户一行10人,自行驱车到六盘水市盘县为刺梨找“婆家”。
在贵州天刺力集团,潘秀远一行人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作为贵州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之一,主要生产刺梨罐装饮料、刺梨干、高档刺梨瓶子酒等产品,年需刺梨果在10万吨以上。
“三都产的刺梨果很好,其加工出厂的产品很受客户青睐,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收购。”当谈及三都刺梨果时,公司负责人高兴的说。
听到贵州天刺力集团负责人的话后,无疑更加坚定了龙角村扩大种植刺梨的决心。返程的途中,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计划着明年将如何扩大规模、增加产量,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其中,场面好不热闹。
在全县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中和镇龙角村按照该镇“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结合村情,注重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增收多的区域性特色产业,通过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利润返还和提供相关服务带动贫困户增收。有了刺梨产业作为发展根基,龙角村的小康路正如刺梨花开时的光彩,绽放着光芒,照亮贫困户踏入小康路的快车道。
(编辑:冯薇 审核编辑:邹骐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