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兴——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重阳村走笔
来源:黔南热线 作者:潘兴殿 日期:2017/8/21 8:32:57
“你们看,河对面就是我们重阳村鼎鼎有名的‘孟获山庄’。现在这里可是三都、丹寨县城里上班族周末休闲的好去处,里头烧烤、钓鱼、游泳、吃饭样样齐全,热闹得很哩……”
近日,笔者走进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高铁城区重阳村,沿途青山绿水,风光旖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村美民富的画面。重阳村支书吴永银一边当导游带路,一边兴奋地给我们介绍村里发展情况。近年来,重阳村不断强化班子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发展村级集体产业,创新实施“党支部+一般党员+贫困户”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领群众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特色生态养殖业,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致富新路子。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重阳村位于普安镇北面,距镇政府驻地仅3公里。这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2013年以来,重阳村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作为村里的能人吴永银高票当选。在他的带动下,村支两委充分利用村级自然资源,规划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带动,让群众参与管理共同发展致富。重阳村,现已成为三都全县村集体经济先行示范村。
“当初怎么想到要在村里建这个休闲山庄呢?这在三都可是第一家啊。”面对笔者提问,吴永银支书笑了笑说,我们重阳村就在普安镇旁边,离三都县城、丹寨县才30分钟路程,天时地利嘛!现在城里上班族周末都喜欢去游山玩水,山庄这个东西很有市场。2015年底,吴永银和村党支部7名党员合计,利用当地贵广高铁三都县站在普安镇设立的“黄金”发展机遇,通过流转租赁村级集体土地,实施“党支部+一般党员+贫困户”即村党支部引领,一般党员入股、贫困户参与管理的方式投资兴建这家远近闻名的“孟获山庄”。
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群众要发家致富,发展产业是根本,党建引领是关键,这一点吴永银深有体会。前几年,吴永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多次参加县里组织村干到桂林、遵义、罗甸、麻江等地参观学习,让他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我就是想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在重阳村建一个村级集体产业,做给大家看。”对村党支部建产业,党员和贫困群众参与管理,收入分配按比例分成即“党支部+一般党员+贫困户”的模式,吴永银和村支两委很是认可这个发展思路。
主打旅游休闲牌的重阳“孟获山庄”,自2016年初开业以来,生意异常火爆,每逢周末更是人满为患,三都、丹寨甚至普安本地不少顾客都是提前一到两天预定座位。据了解,孟获山庄营业至今平均每月毛收入达10余万元,参与管理的12名贫困户每月可增加收入2500元左右。
合作社带民增收致富
重阳村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民族文化也十分浓郁。每年农历“九月九”重阳节,是当地最为隆重苗族风情节,节日当天苗族同胞载歌载舞,芦笙队、跳月团、花灯队争奇斗艳,美不胜收,重阳村也因此得名。
“那团小坡下面是我们村集体的福猪和生态肉鸽养殖基地,规模可不小哦……”参观完“孟获山庄”,吴永银支书又带记者走访了村里引以为荣的重阳村福猪和生态肉鸽养殖基地。据介绍,在县级扶贫项目的支持下,2016年重阳村福猪和生态肉鸽养殖基地同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建成福猪养殖圈舍共40余间,生态肉鸽养殖大棚3个,项目总投资1000余万元。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实行管理,收入净利润按村集体提成5%、合作社占35%、入股贫困户占60%的比例进行分成。据统计,养殖基地现存栏福猪1500余头,年出栏4500头;生态肉鸽存栏18600对,明年可以上市。福猪和生态肉鸽两项总产值可达270余万元。为强化日常管理,提升养殖水平,基地成立专门的合作社,先后多次聘请数名养殖专家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面对面培训。与此同时,基地合作社“高薪”聘用15名本村贫困农户,专职负责基地福猪和生态肉鸽的日常管理,每月人均工资2500余元,这样既解决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他们的收入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未来几年村里还有那些发展规划呀?”
“我们重阳村传统文化丰富,原生态苗族芦笙舞蹈、苗族银饰古法制作、苗族蜡染技艺等是不可多得的几个宝贝,今后村里发展农旅观光、民族艺术展演等产业全靠他们啦!明年我们要组建苗族芦笙舞蹈协会、蜡染艺术开发合作社、苗族银饰古法制作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合作社和协会带动大伙开拓市场,抱团发展。”对于村级未来经济发展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吴永银显得信心十足。
“一户一档”精准服务脱贫
重阳村成为三都全县村集体经济先行示范村,不得不说的还有一位特别的“第一书记”,她就是黔南州档案史志局选派驻村的优秀女干部——雷婷。
雷婷中等身材,外秀惠中,朴实大方。她的到来,给普安重阳村带来一股新风。
“雷婷书记驻村以来,不仅为村里解决办公无电脑、缺少桌椅等难题,还提出要给全村群众家家户户建档案,现在群众到村里办事方便多了,村支两委在群众中的威望更高了。”村党支部书记吴永银如是说。
为进一步强化村级党建工作创新,提高村党支部服务群众的水平,作为第一书记,雷婷依靠自身资源,从黔南州档案史志局和三都县相关单位整合资金5万元,为全村970户4374人建立村民档案“一户一档”,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重阳村家庭档案“一户一档”,即以家庭为单位,收集家庭所有成员的户口本、身份证、土地承包证、山林证、征地补偿协议等20多种证件的复印件归档存放,由村级档案室集中保管和维护。
据雷婷介绍,建立村民家庭档案“一户一档”,目的就是将解决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时,或者由于群众保管不善、意外丢失证件等特殊状况发生时,家庭其他成员可以根据“一户一档”,在村里顺利办理相关业务,免去了没有相关证件无法代办业务,补办证件又需要跑多个部门盖章证明等麻烦,同时也间接提升了村支“两委”的工作效率。
“‘一户一档’”建好后,在村民个人的授权下,村两委可直接为其本人代办涉及自身利益的业务;村民需要查询个人家庭档案时,只要持本人身份证到村档案室即可凭证查阅。”雷婷书记推介村级档案管理业务时说道。
“一户一档”,是当前基层党组织靠前服务的创新之举,不仅给群众办事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同时也提升了基层组织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成为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一项抓手。(作者:潘兴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