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专科肿瘤科】一个小针眼,解决了胆道梗阻——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
作者:未知 时间:2023/6/27 14:14:14 来源:黔南州中医医院近日,黔南州中医医院肿瘤科介入团队在过去实施近几十余例PTCD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基础上又成功实施了DSA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狭窄和/或闭塞(胆道梗阻)所导致。人体的胆道大体呈树状分布,胆汁从树枝(肝内胆管)流入树干(肝门部胆管、胆总管),最终进入十二指肠内。胆道狭窄或闭塞会使胆汁从肝脏排出受阻,致使大量胆汁淤积在肝内,进而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肝衰竭。
这次接受治疗的患者1年前确诊胃癌,行手术、化疗、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在该院肿瘤科治疗时极度消瘦和虚弱,检查发现胆总管梗阻,肝功能重度损害,导致肿瘤专科治疗无法实施。肿瘤科介入团队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胆汁经支架顺利排入肠腔,肝功能快速恢复,同时消化功能得到改善,使患者能顺利进行后续系统抗肿瘤治疗。
胆道梗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各种原发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由于肝门部解剖关系复杂,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巨大,住院时间长,花费昂贵,对年老体弱和基础疾病多的患者更是极大的挑战。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术是利用直径约1.2mm的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进入肝内胆管,通过导丝和导管的引导,将胆道支架送入胆道梗阻的部位,然后释放支架,扩张狭窄胆道,使狭窄或闭塞胆道恢复通畅的一种介入诊疗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仅在皮肤表面留下1.2mm左右的针孔)、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