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的足印 坚实的支撑
主动适应新要求,积极服务新常态。五年来,黔南牢记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突出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突出问题导向和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了政治清明、干部清廉、作风清正,在干事创业中形成了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为全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有资料显示,黔南州委五年来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谋划,全州党建工作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目标考核“第一方阵”,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干部作风满意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打造了“连亲帮扶”“三亮一创”“四进四送”等黔南党建品牌,涌现了享誉全省全国的“背篼干部”“快递干部”等优秀群体和杨刚、邓迎香、龙增刚等模范党员。
顶层设计:全州上下齐抓共管
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州委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结合州情实际,抓住关键问题,立足高起点,系统谋划党建全局。率先在全省以州委全会审议的方式,对党的建设工作作部署,突出一抓到底,合力用功,促进全州上下形成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州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形成了"1+5"从严治党工作体系,进一步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5个方面进行规范。州纪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等牵头单位抓党建工作的职能职责更加明晰、工作分工更加科学、工作合力更加强劲,统筹推进了党的建设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考评、同落实,固化了州委全面从严治党体制机制,形成了全州上下齐抓共管、各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今年9月,州委出台了《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抓党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从全州高度,统一脱贫攻坚“两部一站一室”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广党建扶贫“四级联动”模式。
分类施策:各大领域齐头并进
通过分类施策,全州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有了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各大领域齐头并进。
加强思想建设,意识形态领域有新发展。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集中宣讲、专题民主生活会等,锤炼了党性修养,补足了精神之钙,打造了“文峰”理论品牌,回应了热点关注,牢牢把握住舆论阵地。通过开展“黔南骄傲”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正能量。
加强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工作有新成效。围绕州委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的《决定》,配套出台农村、机关、社区、学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6大领域59条指导意见,构建全州基层党建"1+6"工作体系。打造“三亮一创”活动载体,在农村、机关、社区、学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分别开展“两带两增奔小康”“双进双促构和谐”“三立三树育新人”“双联双助促发展”活动。2015年以来,全州6000余名农村党员承诺带领510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3600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认领落实群众“微心愿”,1100余家非公企业联村助小康,基层党建“四轮驱动”活力四射。2013年以来,全州共选派驻村干部1.6万人,为群众解决困难3.89万个,办实事好事6.24万件,涉及资金24亿多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支部+公司+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方式,将党组织与产业链有效衔接,推动完成集体经济“空壳村”三年清零行动计划总任务的74%。
加强作风建设,为民务实能力有新提升。全州134278名党员采取佩戴党徽、设置岗位栏等形式,为群众承诺办理好事实事16万余件,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良好风气形成。开通了州县两级群众路线网、“书记州(县)长直通交流台”、“12345”民心热线,建成1900多个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立体式服务群众工作网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严肃查处“四风”问题,先后明查暗访731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48起,处理785人,对39起典型案件通报曝光。
加强廉政建设,惩治腐败工作有新作为。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突出问题,组建106个民生监督组,聘请村级民生监督员1464名,建设105个乡镇教育谈话室,部署开展了8项专项监察。五年来,共立案3539件,党纪政纪处分3403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
加强制度建设,改革创新工作有新进展。制定了州级党务公开、办事信息公开、科级以下干部交流等20余项制度,开展230名县级干部和州直部门215名科级以下干部交流,有效破解干部队伍板结化问题;探索建立“互联网+两个责任”落实平台,着力打造“数据铁笼”“制度铁笼”,全州因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被追责232人;深入推进乡镇管理体制、发展方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城乡统筹等改革,全州238个乡(镇、街道)撤并整合为106个乡(镇、街道),实现中心乡(镇、街道)领头发展,社区服务强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同步发展;出台国有企业管理和薪酬改革制度,理顺了管理关系,规范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推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强基固本:四种意识不断强化
“欠开发、欠发达”是我州的主要矛盾,在推动党的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主、客观等不良因素,导致督查指导不精准、整体推进不平衡、落实工作不深入等现象发生,为此,我州以强基固本作为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增强管党意识、大抓基层意识、宣传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促进党的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增强管党意识,督查问责从严从实。州委每年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党的建设工作。州委书记每年与各县(市)党委书记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严格问责问效。州委班子领导模范履行党建责任,以上率下到党建工作联系点督查指导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书记接受党员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修改完善党建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开展“一圈两翼”差异化考核,首次将党风廉政、宣传、政法等工作与基层党建一并纳入“大党建”考核评价体系。
增强大抓基层意识,基础保障更加有力。建立健全州委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教育工委、农工委、卫计工委、国企工委工作机构,配备人员编制,保证工作经费,推动党建工作“抓系统、系统抓”见成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阵地作用在农村日益明显,村干部管理向职业化迈进,干部报酬补助标准提高。
增强宣传意识,宣传通道更加快捷。在媒体开通的“黔南骄傲人物”“基层党员访谈”“我是党员”等品牌栏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编演音乐话剧《我是杨刚》,组建邓迎香、龙增刚事迹宣讲团等巡回演讲。适时召开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先进做法,引领各级党组织比学赶超,涌现出一批宣传成果。
增强品牌意识,党建工作亮点纷呈。按照“推得出、叫得响、立得住”的要求,党建工作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三亮一创”、党建扶贫“四级联动”促脱贫攻坚模式、“互联网+两个责任”落实平台、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改革经验等,得到了省委领导和中央主流媒体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长顺县党建扶贫“藤缠树”模式、贵定新巴“六尺巷”调解经验、三都千里之外建流动党支部、福泉“川恒经验”、惠水“五夜工作法”等基层党建工作新方法新经验,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宣传。
(编辑:保超燕 审核编辑:邹骐聪)